您的位置: 首页 >教学科研>课程建设>详细内容

劳动小能手成长记

来源:太湖湾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:2024-12-27 09:42:01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劳动创造幸福。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发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,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太湖湾实验学校加强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、劳动教育等内容的相互渗透与融合,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,形成正确劳动的价值观,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。 

校园:自主管理,感受劳动之“乐”

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,科学规划了三大校内劳动实践区:教室卫生责任区、图书借阅责任区、食堂就餐责任区,让学生自主认领专属劳动任务,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。书包柜、阅读角、讲台、地面、走廊……每一个区域都有分管责任人。通过每日一小扫,每周一大扫,同学们用辛勤劳作换来了教室的洁净整齐。课间,图书角的管理员负责图书分类、整理、借阅归还等工作,方便同学们课间随时找到想看的书。瞧,小小的读书角,大家正有序地借阅、认真地阅读。午餐时间,班级分餐员提前来到餐厅,从保温箱里拿出热乎乎的餐盒,放到每一位同学的餐桌上。用餐后,同学们自主排队将餐盒中的残余倒至厨余垃圾桶,秩序井然。每一位同学都在不同的劳动岗位上锻炼成长,体验主人翁的自豪感,服务他人的快乐,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与价值观,学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,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。

课程:学科融合,掌握劳动之“法”

学校充分挖掘学科课程蕴含的劳动元素,打造衔接互动的劳动教育课程,在学科融通中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。劳动课,教师从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入手,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,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。美术课,教师以作品为载体,让孩子们在创作中展现劳动成果,挖掘劳动的独有之美。生态环保课中,教师以“惠山古镇景区探索实践体验单”为抓手,在体验活动中持续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意识、生态环保意识,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。

校外:亲历实践 体悟劳动之“道”

学校积极设置综合性劳动任务,着力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空间,鼓励学生走出校园、走进家庭、走入社会,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体验活动。学校结合家庭劳动实践,强化学生劳动意识,让孩子们在叠衣服、扫地、做饭、刷碗等日常家务劳动中掌握劳动技能,感悟为家人和朋友带去的爱与幸福。在校外实践活动中,孩子们在惠山古镇制作泥塑、画团扇,并进行垃圾清理。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,还增强了环保意识与责任感。秋天是诗意的季节,更是收获的季节。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参与和体验农耕活动,感受农民伯伯播种的辛劳和收获的喜悦。

劳动教育是“必修课”,校园、家庭、社会都是劳动的“大课堂”。每一天,孩子们都在劳动实践中加深对劳动的理解,提升动手能力,更具责任感,收获劳动的快乐!fd538c7e45a84a80ae688baebfdace3b.jpg

27a4ed8e6f4043af98fe6c2a17018087.jpg
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